中國“南水北調”之水正式進京
  緩解“水危機” 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可增加50多立方米
  27日上午,在北京團城湖明渠,隨著閘門徐徐開啟,來自南方長江流域的清亮江水傾瀉而出,沿一段長885米的明渠,奔騰涌向頤和園團城湖。
  歷經15天、1000多公里行程,漢江水從鄂豫交界的丹江口水庫北上,抵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終端北京,並將通過自來水管網進入首都的千家萬戶。
  北京市當天舉行通水儀式,迎接這一期盼已久的歷史性時刻。這一天恰是中國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12周年。
  歷經50年論證、12年艱辛建設,中國終於將“江水北送”的調水夢變為了現實。
  “南水北調工程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南水’到達北京,標志著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全面實現通水目標。”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在通水儀式上說。
  據北京市南水北調辦主任孫國升介紹,江水進京後,一期工程年均將為北京送水10.5億方,供給15個區縣,供水範圍將達6000平方公里,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可增加50多方。
  12月以來,北京利用南水北調中線通水試驗水源,通過市內配套工程南乾渠向北京南城的郭公莊水廠供水。截至25日,已向丰台和大興區部分區域供水,涉及56萬人。
  郭公莊水廠是江水進京後進入的首個大型水廠,將全額使用南水北調來水,可滿足北京城區約500萬人的飲用水需求,該水廠的建立和運行改變了北京南城無大型水廠的歷史。
  “感覺水變甜了,水流也強了。”家住北京大興區高米店的市民隋先生對記者說。他所在的小區本月初已通過郭公莊水廠用上了中線通水試驗用的漢江水。
  中國水資源分佈不均,南澇北旱。北方人口密集的黃淮海流域多年來深受缺水困擾。本月12日,中國宣佈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中線一期工程年均將向北方送水95億方,受水省份包括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南水北調東線去年通水。西線尚在規劃中。
  北京作為首都和終端受水區,是這項調水工程最重要的保障對象。近10年來,北京以年均21億方的水資源量,維持著36億方的用水需求,人均水資源僅100方左右——是全國人均的1/20,世界的1/80。
  同時,北京城市發展和人口增長對水的需求卻在不斷增加。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人口僅400萬,如今已增至2100多萬,僅居民用水就增長了9倍。
  為彌補巨大的供水缺口,這座特大城市多年來被迫嚴重超采地下水。水務部門資料顯示,與1998年相比,北京平原區地下水位下降了12.8米,地下水儲量超採65億立方米,每年地下水下降近一米。
  “因為嚴重缺水,北京的可持續發展已面臨很大的危機,必須靠外援來支撐,而調水是唯一的選擇,也是許多國家解決人口密集地區缺水需求的有效措施。”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彤說。
  北京目前已制定用水計劃,2014年底至2015年10月,計劃調水8.18億方,在通水首年即達到分配水量的77%,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將大大緩解北京缺水壓力,提高城市用水保障率,有效遏制地下水超採,對北京永續發展意義重大。 據新華社
  (原標題:中國“南水北調”之水正式進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23gidz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